认识维生素C
一、维生素C(抗坏血酸)的功能
1.抗氧化作用:维生素C机体内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,可直接与氧化剂作用。在组织中可被氧化型谷胱甘肽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,然后又被还原型谷胱甘肽还原。保持二者之间的平衡,使体内氧化还原过程正常进行。维生素C还可还原超氧化物、羟基、次氯酸以及其他活性氧化剂,这类氧化剂可能影响DNA的转录或损伤DNA、蛋白质或膜结构。维生素C还可防止维生素A、维生素E、不饱和脂肪酸等的氧化。
2.发挥还原作用:维生素C作为很强的还原剂,可保持疏基酶的活性和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,从而发挥解毒作用。还原高铁血红蛋白,恢复其携氧能力;把食物中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,促进铁的吸收利用。将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,参与一碳单位的代谢;使尿黑酸氧化酶、脯氨酸羟化酶、赖氨酸羟化酶中的铁维持在还原状态,借以发挥催化作用等。
3.参加羟化反应:羟化反应是体内许多物质合成或分解的必要步骤。促进胶原蛋白合成,维持毛细血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。加快创伤愈合;促进胆固醇羟化为胆酸,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,防止动脉粥样硬化。
4.增强免疫功能:维生素C能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,增加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活力,增加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。
5.防癌作用:维生C可阻断胃中亚硝胺的形成,降低食管癌、胃癌等发病率;通过促进机体合成透明脂酸酶抑制物,阻止癌细胞的扩散。
二、维生C吸收与代谢
食物中的维生素C在小肠被吸收,其吸收率随摄入量的增加而降低。胃酸缺乏时,维生素C的吸收减少。吸收后的维生素C分布在体内所有水溶性结构中,保持一定的贮存量。绝大部分的维生素C代谢分解为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由尿液排出,另一部分一原形直接随尿液排出体外,汗、粪便中也有少量排出。
三、缺乏与过量
维生素C缺乏可导致维生素C缺乏症(坏血病),它是一种以胶原结构受损害、合并毛细血管出血为特征的严重疾患。早期症状为倦怠、疲乏、呼吸急促、牙龈出血、伤口愈合不良等。严重者可出现牙龈红肿、溃烂、牙齿松动、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导致皮下组织、肌肉、关节、和腱鞘等处出血,甚至形成血肿或瘀斑。也可出现贫血、肌肉纤维衰退、心力衰竭、严重内出血等。骨骼因有机质形成不良而导致骨质疏松症。
维生素C摄入过多可使正常受到损害,出现恶心、腹泻、腹胀、铁吸收过渡等、红细胞破坏及泌尿道结石等不良反应。
四、维生素C代表性食物
新鲜的蔬菜和水果,含量较丰富蔬菜有辣椒、油菜、卷心菜、菜花、西蓝花、芥菜、苋菜、蒜苗、豌豆苗、苦瓜等。含量较多的水果有柑橘、柠檬、柚子、鲜枣、山楂和草莓等,而苹果、梨、桃和香蕉中含量很少。某些野果中维生素C含量尤为丰富,如刺梨、沙棘、猕猴桃和酸枣等。